夜间
笔趣阁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97章 直捣黄龙(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28gl.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通通通......”


数百门舰炮同时朝着同一方向吞吐火光,刺鼻硝烟迅速弥漫整个江面,面对清军收缩据点的阻碍战术,明军海军舰队的首先方法便是用火炮轰击。


无数滚热炮弹将江心洲上的土地和一切人造建筑犁了过去,支离破碎,但刘良佐也许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把清兵主要营寨设在江心洲的中心,却是很难被炮火波及。


这年头的火炮射程其实相当可怜,即使是新式火炮,射程也不会超过三公里,更何况郑氏集团的火炮相当繁杂,既有佛郎机,也有红夷大炮,或者是荷兰人铸造的新式火炮,射程参差不齐。


而且实心炮弹在对舰攻击时还能依靠破坏对方桅杆、帆索等方法有效杀伤,但在对岸攻击时,其实效果相当有限,对岸炮击不是两军野战对垒,岸上的敌人不会像野战那般整齐排列,等着你的火炮杀伤。


所以,即使炮击持续了一整天,但效果也相当有限,归根到底,这个时代,距离十九世纪那种靠枪炮解决大部分问题的战争还没有到来,冷兵器和贴身搏杀依旧是主旋律,无论中西。


十几艘用于登岸的平底小船,以轮桨为主要动力,往江心洲飞驰而去。


这些都是总兵周全斌部下,如果说明军其他部都还算是“有派系色彩”,那么海军就是名副其实的“兵为将有”了,除去郑成功和郑鸿逵的亲信本部外,其余的总兵乃至参将一级都有着极强自主性和独立性。


这盖因郑氏集团本就不是一个严肃的军事集团,而只是一个海盗-走私商复合体而已,这些将领并不完全只是郑氏的部下,而或多或少都占有部分“股份”,不仅仅是人手、船只,就连经济补给都是独立的,郑芝龙与其说是他们的长官,其实扮演的角色更多是“董事长”或者说盟主。


炮火一停,十多艘快船就飞速朝岸上而去,清军原本一声不吭的火炮立刻作响,明军却也没办法,这年头的火炮的精准程度还不支持在自己人冲锋时搞什么协同,否则死的明军绝对会比清军多。


“砰!”


一枚佛郎机弹丸击中船舷,江水滚滚涌入木板残破的豁口,几名明军将士落入水中,不断挣扎,只能靠船上的同袍救援,有些被破碎的木板伤及,抱着伤口不断哀嚎。


“砰砰......”


用于登岸的船只个头都不大,撑死也就三十多人的样子,有两艘被清军飞驰炮弹破坏结构,无法前行,只得搁浅。


两刻钟后,剩下十多艘平底船只冲上岸头,六百多选锋甲士登岸和已经从营寨中冲出来的清兵厮杀,掩护其余后续船只登岸。


一般水师将士,为了方便很少穿铁甲,基本都是以轻便皮甲为主,并且很少使用长兵,多以刀盾跳荡为主,当然,他们的火器配备率要比其他兵种要多得多。


海上搏杀,多以近身搏斗,而少于阵战对决,无论是纪律还是军令严整,都远不如陆上精锐。


“砰砰砰......”


双方火器隔着四十多步就开始喷吐,刘良佐部在江南诸多绿营中算是比较能打的那一批,火铳比例不低,但若是和明军相比,还是大大不如。


郑氏将士并没有经过整编,故而武器也没有和其它光复军那般统一,虽然也装备有新式火铳,但其余原有火器也广泛装备。


不过,不同于以前的大明官军那些粗制滥造火器,郑氏集团的火器却一点也不比整编后的光复军差,由于是选锋,故而装备最为优良,数百只火铳,大部分都是私下锻造或是向葡萄牙、荷兰直接购买的,无论是射程还是穿透力都要比清军所用的鸟铳要强。


不一会儿,就把清军按得死死的,杀伤过百。


待清军倒下一百多具尸体,两千兵马分为两翼包抄过来,明军掷出掌雷,轰隆一片,开始近身搏杀。


“锃锃”


冷兵器碰撞的声音和零星的火铳声此起彼伏,明军士卒保留了海上接舷战的习惯,不少人腰间还别着短火铳,双方近战对决时用作阴招。


带头参将冲杀在前


“弟兄们,随我来!”


明军将士纪律性不高,但个人战力却颇为强悍,这是海盗的作战风格,面对这种小股厮杀,反而会占据优势,接连杀溃了好几股清军。


但情况很快扭转过来,清军领头的副将很快发现了对方弱点,严令各部开始结阵,凭借长矛、刀盾、弓铳的相互配合聚集一团,原本勇猛的明军将士面对这番状况反而是捉瞎,被整齐的队列不断逼退,偶尔组织起小股反扑,也被对方用严整方阵挫败。


原本用于接舷战的贴身拼杀技艺难以施展,面对如林的长矛,这些海上纵横的豪杰们一下子进退两难,不断有人被杀伤逼退,明军伤亡逐渐增加。


此时登岸士卒已然过千,但最前方全是出现了溃逃现象,被清兵不断往后逼的步卒集团往后挤,导致后方登岸的士卒难以向前支援,陷入两难。


正在此时,却是一股两百来人的明军居然顶着清军箭雨、铳弹,逆着被步步逼退的人潮往前突出!


为首的一员把总神勇非常,并未使用郑氏士卒常用的短兵,而是手擎一杆长矛,麾下士卒也是犹如其他光复军那般,刀矛、火铳配置整齐,皆为小阵,步步向前,与清军队列正面碰撞。


“掌雷!”


那把总一声高呼,明军阵中一波整齐黑点投掷而出,清军见状连忙闪躲,队列松散。


“轰隆”


等掌雷爆炸,硝烟四起,清军队列一片混乱之时,把总挺起长矛,疾呼


“突!”


两百明军整齐划一、秩序俨然,竟是密不透风冲驰而去,把原本步步紧逼的清军阵型杀出一个数十米的突破口。


那把总本人也是武勇非常,接连刺死数人,又以掌雷、腰刀格杀一员参将,突入阵中近百步,所向无匹,明军其余诸部见状纷纷从此涌入,清军阵型当即动摇起来。


远处坐舰之上,用千里镜观察形势的郑成功见状好奇。


如果说论起对望远镜的装备,郑氏武装绝对走在全东亚的前列,这玩意对于海上行动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自从明中期传入中国以后,这玩意就迅速普及到了沿海地区,不少富贵人家都会有一两副眼镜之类。


到了后来,明朝已然可以自产,甚至能进行出口,眼镜、望远镜的价格也进一步下降,大部分海商船只都会装配得有。


“这小将唤作何名?”


郑成功好奇对一旁的郑鸿逵问道


光复海军一众海寇当中,这般善于陆战的将佐却是不多,何况还如此勇猛,以后可以多加提拔。


郑鸿逵回应道


“这人我倒是知道,之前原本是漳州的清军绿营,陛下光复漳州后,其人被俘,当时我率舰队进驻漳州补给,却是偶然遇到,见其颇有勇力,便提拔了一二,如今已至把总,名字似是唤作......刘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