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63章 银行筹备(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28gl.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同敞向天子解释道


“眼下各方资金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初步计划,打算先在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福州、广州六座城市建立分行,吸纳存款。”


朱由榔沉吟片刻,端起手边王芷热好的参茶,浅饮一口后,接着道


“据我所知,江南民间商业发达,其实也不乏钱庄、票号,你们打算拿啥和人家竞争?”


平常时候,和大臣私下会晤,朱由榔向来都自称“我”,而很少称“朕”。


其实,历史上的皇帝也大多如此,除了正式场合,很少用“朕”来自称,比如朱元璋那种一口一个“咱”的......


江南地区本来商业气氛就挺浓厚,民间其实不乏吸收存款的钱庄,只是随着这几年战乱频发,时局不稳,商路说断就断,商人士绅们觉得存在钱庄不靠谱,纷纷挤兑,各地的钱庄票号也就落寞下来。


但明军光复江南,尤其是收复川陕以后,民间的钱庄产业又开始复苏起来。


对于这个现象,内阁只是让督商署方面加强监管登记,注意合法集资就行。


张同敞笑道


“这倒是不难,这怎么说毕竟也是朝廷的产业,大明全国这么多官员、教师,让上面六个分行所在府的官员工资,全部从银行发放,这不就有第一波储户了嘛!”


闻言,朱由榔差点没把口中茶水吐出来


这也太不要脸了,先拿自家同僚开刀是吧,这几个城市,除了南京这边的中央部门官员外,最多的就是原洋务院出身的市舶司官吏,也就是他张同敞的老部下......


“咳咳”


“还是不够吧?总不能以后只有当官的存,最主要还是吸引民间存款嘛。”


张同敞接着解释道


“利润方面也在商榷,大概在国债的一半左右,已经不算低了,现在绝大部分民间钱庄,存款都得额外支付保管费,相较而言,国家银行还能给利润,自然能吸引储户。”


“嗯,就先从这六个分行试试水,先尝试一下再说。”


接着张同敞又向朱由榔阐述了一些具体细节,朱由榔频频点头,这种银行制度其实距离真正的现代银行还是有一定距离,但最起码得先和荷兰人对标吧?


大家都是十七世纪的人,不存在所谓时代局限性。


谈完这个问题后,朱由榔又接着把之前一直在看的一份奏折递给了张同敞,而后问道


“别山你看看这个,夏完淳上的,有可行性吗?”


夏完淳状元及第后,并没有向以前历代状元那样,直接高升进翰林院当两年编修,而后入六部和内阁等中央部门做中层干部。


而是和其他进士一样,先是被分配到江西省的巡视组里,参与监督执行基层度田工作,同时也是实习,足足干了四五个月。


而后就被扔到了浙南山区,当起了府通判。


虽说通判也是六品官,作为大部分都只能从七品干起的新科进士而言,这个待遇不小了。


但是对于状元而言,相较于之前历代直接进中央部门的旧例,还是显得比较寒蝉。


反倒是榜眼的毛奇龄,直接被招进了翰林院。


于是乎,私下基层官吏和民间,不少人都议论,说这夏状元是不是啥事惹恼了天子或者哪个内阁大佬,被排挤了?


但只有真正懂行的朝廷大员们才知道,啥被贬啊,按照当今天子的尿性,把你扔到什么山区、边区的穷困府县里,当个一把手、二把手,才是要重用你的表现。


倒是直接分配打发进六部下级部门打杂,反而不容易受重用。


像毛奇龄那种直接被招进翰林苑的,你以为他要飞黄腾达?真以为现在的翰林院和以前的是一回事?


那是要他跟方以智那帮疯子一起当科研狗啊!


不过考虑到毛奇龄那见人就嘴臭的坏毛病,嗯,也许翰林院挺适合他的。


而夏完淳也的确争气,其人任职的处州府(今丽江)算是浙江最穷的地界之一了,夏完淳在当地积极修缮水利,组织开荒,还妥善的平衡了农桑失调问题,命当地农业生产稳定恢复。


处州府出产的丝绸、茶叶,一般通过比较近的温州港出口。


但在这个过程中,夏完淳发现了许多问题。


他通过对进出口贸易的观察总结,写了详细的记录和反思。


认为,现在大明的海贸繁荣,事实上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大明作为净出口国,而且又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


古人虽然不知道“通货膨胀”这个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了解这种现象。


早在汉代,就已经有对类似现象的认识了。


具体体现,就是“银贱铜贵”。


而应对的方法上,夏完淳却显得比较激进。


他认为应当先从货币上下手,必须要把白银变成外汇,和本国货币脱钩。


而手段就是发行纸币。


大明是发行过纸币的,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明宝钞”。


所以说,这个想法看起来是比较激进的。


张同敞坐在炭盆旁,细细看完夏完淳的奏章。


夏完淳这个六品通判的奏章能进朱由榔的桌案,其实就已经表明内阁方面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了。


毕竟按照制度,虽说七品知县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上奏疏,但不是所有奏疏都会递到皇帝手里。


一般情况,至少也得各省布政使司的奏章,才有天子亲自批示的必要。


看完后,张同敞沉吟片刻道


“理是这么个理,但得慢慢来,直接发行纸币,不妥。”


朱由榔赞同颔首


“嗯,事缓则圆,以前的大明宝钞实在是把纸币的名声都败坏了,现在就算马上发行,也是徒增百姓恐慌,实在不妥。”


“可若是不从纸币下手,又当如何应对呢?”


张同敞突然眼前一亮,对天子道


“臣倒是想到了一个可用的点子?”


“哦,别山说来。”


张同敞接着道


“陛下可知,双柱银洋?”


朱由榔有些顿悟。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美洲银矿后,将在当地开采掠夺得到的白银,全部铸造为银元,银元正面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北面印有王室徽章,由于西班牙王室徽章两侧有两根显眼的柱子,所以常被人称为“双柱银”。


根据后世统计,自万历年间到清末,这些西班牙双柱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先后超过一亿枚,直到民国年间,在民间都还偶尔有人使用。


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清朝赔款就被指定要使用西班牙银元。


直到后来,随着清末民国中国白银又大量流出,这些西班牙银元才逐渐销声匿迹。


他明白张同敞的意思了,咱大明也可以铸造银元嘛。


张同敞阐述道


“铸造银元有三个好处,其一,之前的民间银两,用于交易,成色、重量不一致,还要加换算,太过费事,统一铸造成银元后,可以便于交易。”


“其次,发行银元的工作可以交给国家银行来进行,这样就能迅速扩展银行影响力。”


“更为要紧的是,发行银元以后,以后还能发行金元,这样币种难以分割,而纸币,可以先逐渐作为两者的辅币来进行,确立辅币和金银币的交换,就能逐渐推广纸币。”


朱由榔明白张同敞的想法了。


这年头的银两成分复杂,交易时,还必须先估算成色,而后折算成相当的官银,来进行交易,这个过程非常麻烦,极容易吵架纠纷。


先发行银元,金元,这种质地均匀的币种,往往能获得市场欢迎,就像西班牙银元,在中国市场就一直很受商人们青睐。


但它还有个问题,就是只能限于大宗交易,毕竟一个银元对于大商贾而言是个小数字,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就太多了,平时很少用到。


所以除此之外,还要发行新的铜钱,并确定铜钱与银元的固定汇率。


可白银数量和铜钱数量从来就不是稳固的啊,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纸币来介入了。


作为两者平衡的砝码,发行铜钱不足以匹配白银数量时,就发行部分纸币,来平衡两者比例。


从而给纸币提供一个空间介入。


而且朱由榔觉得张同敞想法里还有一个只得深挖的点,只是他自己没有发现,那就是金元。


银本位过于不稳定,想要逐渐扭转眼下这种被动输入的金融秩序,最终还是要搞金本位。


但金本位,不是这么好搞的啊......


因为中国本土的金矿资源并不丰富,倒是东南亚的岛国上,比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新等地有着不少金矿......


好嘛,绕来绕去,又回到海军问题上了。


果然,一支强大的军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