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99章 结训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28gl.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府西侧,校场。


百余名基层军官,此刻已经列队站好,现场一片肃穆。


校场以北搭建了一人左高的台子,上面已经摆好了赵延洵的王座,左右已有宦官低头侍立。


王座之前,则是以两位枢密使为首的枢密院官员,人数足有二十多人。


这次的集训,除了最基础的行军操典,更多侧重于文化学习,比如识字和教授简单的兵法。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忠诚教育。


对王府要忠,最重要的是对赵延洵要忠。


这些被“改造”过的军官,将成为军队中的种子。


他们不但能更好履职尽责,还能将对赵延洵的忠诚,进一步往基层传达。


当然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毕竟无论在军在民,赵延洵都具有崇高威望且深受爱戴。


百无聊赖之际,只听陈安明压低声音道:“关大人,我看殿下的意思,这种集训将要设为常态……”


“长史司有理政学堂,咱们这边设置讲武学堂,也未尝不可!”


如今在枢密院当官,关和泰的立场也发生了些偏转,更多时候把自己当做了武官。


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其位谋其事了。


正当陈安明要接着发表看法,却见校场远处,一架辇轿徐徐赶了过来,周遭还有殿前卫士兵随行。


“我等去迎殿下吧!”关和泰先开口道。


在场这么多人,也只有他二人有资格去迎接,其他人都只能在原地等候。


下方军官之中,许多人已经显得激动,他们可很难见到赵延洵一次,此刻颇有朝圣一般的心情。


辇轿徐徐走来,和正常人走路的速度差不多。


辇轿在高台一侧停下,陈关二人正好左右站在轿前,勾着腰迎候赵延洵到来。


“让你们久等了!”赵延洵微笑说道。


“殿下此言,臣等惶恐!”


简单开了个玩笑,赵延洵也没多说,而是带着这二人往高台走去。


殿前卫的士兵,此刻则按预定安排,分列于高台左右,唯有霍安带着几名宦官,跟着赵延洵一路走上了高台。


就在此时,有军官高呼道:“跪!”


在场百余名基层军官尽皆跪地,而后大声参拜道:“臣等叩见王爷!”


声音犹如天雷,在校场内不断回荡,而赵延洵却毫无波澜,这种场景他实在经历太多。


一步一步迈上台阶,看着出现在视线内的王座,赵延洵平静道:“高正安这厮,有将功赎罪的志气,我打算把他调去前线!”


“南城校场的四百新兵,就由你们枢密院直辖,如今城内各部都已调走,到时候就由他们负责城防!”


之所以要在提起此事,是因为高正安管着那四百新兵,如今这般安排要告知陈关二人。


“臣领命!”


府城地处元阳腹地,而且丧尸密度极小,基本不可能遇到强敌,四百名新兵足可保证安全。


况且,这些新兵也都训练有素。


走上高台,上方等候的官员尽皆跪地,迎候着赵延洵的到来。


“都起来吧,让他们都起来!”赵延洵平静道。


霍安几名走向台前,大事喊道:“免礼!”


下方军官这才起身,此刻他们都抬着头,以朝圣般的心态注视着高处的赵延洵。


此刻,赵延洵已经落座,便对陈关二人道:“开始吧!”


今日的结训仪式,是由他二人商量的各种程序,赵延洵也做了一些指点。


第一项,跪迎赵延洵到来已经完成,所以该是第二项,由关和泰宣读本次集训的成果。


简单来说,关和泰要读的这份文章,就是赞颂赵延洵的英明和伟大,否则又怎会由集训这事发生。


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现在人听着会很不感冒,但对这些基层军官耳中,却引起了极大共鸣。


他们有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赵延洵,所以他们也从心底赞叹赵延洵的英明,愿意歌颂他的伟大。


关和泰宣读完毕,此刻台下响起了热烈的呼喊声。


“雍王殿下,万岁……”


“雍王殿下,万岁……”


他们是狂热的,对赵延洵的忠诚,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刻进了他们骨子里。


而关和泰的一番陈词,正好把这份狂热勾了出来。


“肃静肃静……”


陈安明连番呵斥,才让现场众人情绪逐渐归于平静。


“士卒用命,军将归心,殿下已颇具太宗之风!”关和泰暗暗道。


如果让赵延洵知道,又有人把自己比作那位太宗,他可能又要忍不住吐槽了。


接下来,是由陈安明宣布表彰的名单,一共十人皆是本次集训成绩优异者。


所谓考核,主要侧重于文化考核,比如对兵法的了解和理解,还有一些数学和管理上的问题。


成绩优异的十人,分别是三位总旗期名小旗,他们在被陈安明点到名后,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队伍前方。


“立定!”


十名军官排列整齐,脚步稳健站立原地。


此刻,霍安已带着几名小太监,端着托盘来到了高台下。


托盘上放的是装饰精美的证书,这玩意儿只是非些功夫,实际价值并不太高。


当然了,对正常所有军官来说,这份荣誉是无价的。


只听陈安明高呼道:“殿下颁授誉册,跪!”


于是乎,现场所有军官们,再度齐齐跪在地上,其中也包括那将被表彰的十名军官。


此刻赵延洵已经起身,迈步徐徐往台阶下走了去,身后则是两位枢密使陪同。


走到台下,看着眼前跪倒的一大片,赵延洵从托盘上拿起了第一份”誉册”。


“张合……”


“臣在……”前方一位总旗答话道。


“从侍卫司出去,你没让本王失望!”


“臣不敢给王爷丢脸!”


“这份荣誉,是你应得的!”言罢,赵延洵将誉册递了出去。


举着双手从赵延洵手中接过誉册,张合高呼道:“叩谢王爷天恩!”


从侍卫司外放的官员,除了百户总旗这些人,也有普通侍卫去做基层军官。


张合是赵延洵从京城带来的侍卫,以他为代表的至少有三十多名侍卫,分布在兵马司各部之中。


张合双手托举着誉册,看得身后百余名军官眼冒金星,此刻他们只恨在前面跪着的不是自己。


越过张合,赵延洵发出了余下的誉册。


“叩谢王爷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