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斩龙 > 第961章 961 粗口三连击 金色夜明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28gl.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件,老子明天就上交龙光耀。”


“龙光耀不敢接,老子就上交王晙芃!”


“王晙芃不敢接,老子就上交五甲!”


现场响起阵阵抽冷气声响,无数道凌厉无匹的怨毒憎恨眼神从四面八方涌来直把我戳得千疮百孔。


我是真没想到,在今天会遇到这种情况。


抢东西我是算计到了,偷东西同样在我预料之中,换东西也在我预计范围……


但借东西的还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真是长知识!


真是会挑时候!


今天三进院四进院清盘结束,价值百亿的国宝瓜分完毕,方州也就正式销号!


这借出去的东西……


自然是不会再有人追查,更不会有人再还回来!


特么的!


又一次刷新老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原先听秃老亮和赵连萍说过,当年方州改制之日,有的人就是这么操作的。


结果自然是刘备借荆州!


不过都是过去式。


今天,有我在,这种事绝不会发生!


插曲过后,现场很快再次恢复热闹。各种欢呼声惊叫声此起彼伏,高潮不断!


每一次的欢呼声都意味着一件一级国宝的重见天日。


每一次的惊叫声都代表着一件至臻罕见的稀世绝宝重获新生。


“七音碑!”


“这怎么可能!?”


“都快来,快来。看看这是不是法门寺的七音碑?”


“不是说已经被送进石灰窑彻底毁了吗?怎么会在方州?”


七音碑!


原存于法门寺上殿檐口处,是一块刻着字并有七个圆孔的石碑,


石碑记载内容为神州古代音乐发展史!


此碑最为神奇之处在于风一吹过,碑上七个圆孔就能发出七节音符!


声为钟磬!


这是神州历史上最神奇绝妙的石碑国宝,没有之一。


其建造年代无从查考,最晚不会晚于隋唐,最早可追溯到北魏。


传说此碑是为乐圣师旷得仙乐而制成,师旷去世后,七音碑在战乱中被遗弃荒野。


法门寺建成,某无名僧找到此碑移至法门寺。


此后,七音碑历经千年,躲过无数天灾人祸浩劫,并最终毁于四十年前。


当时七音碑被毁后,还有人要挖法门寺地宫,意图捣毁佛指舍利。


法门寺良卿法师劝阻被殴打,最终选择最极端的方式为佛指舍利殉葬,烧成焦炭。


现在在法门寺的七音碑为后做,并不能发音。


这块七音碑,我已从清单中得知。确为法门寺真品七音碑。


当时七音碑被砸之后的确送到本地石灰窑进行销毁,但那处石灰窑却是方州所开。


顺理成章,七音碑也被方州收集归于宝库。


这边的七音碑的高潮还在方兴未艾,忽然间,左边传来一阵不小的骚动。


跟着就是震动半个仓库的哗然。


仓库左边中间处,总部地局几人合力扯开一块帐篷布。


一瞬间的刹那,一个硕大到惊世骇俗的大圆球映入所有人眼瞳。


正在爱不释手观摩鼓座的老刀大人被豹子头扯起满脸不高兴,却是在随后倒吸一口冷气,狠狠爆出粗口三连:“操!”


“我操!”


“我操啊!”


正在仔细踅摸七音碑的鲍国星望过去的当口,悚然动容,露出最惊怖的目光。


罗邋遢呆呆看着那硕大无匹的家伙什,眼睛都直了。


封长青在旁边瞪大眼咬紧牙,嘴巴都在哆嗦。


左前方中间的地上,摆着一颗直径至少两米五的绿色圆珠。


当篷布掀开的那一刻,这颗圆珠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大圆球,只是经过数盏大瓦数照明灯短短半分钟的照耀下,大圆球球体便自自主生起最神奇玄幻的变化。


起初的时候,大圆球只是泛出一点点微不足道萤火虫般的光晕。


那些围站在大圆球周围的人的脸就像是涂了一层绿油油的油漆。


不过十几秒后,大圆球的光亮渐大,周围众人的脸也从浅绿转成深绿,远远看去,这些人的脸就如同乐绿巨人般……


狰狞、凶残、贪婪、丑陋、恶心。


赛过地狱厉鬼!


又是半分钟,临时设置炽盛透亮的照明灯变得不再刺眼!


而整整三百平米的小小库房都变成了橙金色。


此时,这颗大圆球全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是橙金色的光团,堪比人造太阳。


那十数盏两千瓦的大灯泡在大圆球跟前,就成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光点。


整个仓库都被橙金色光团笼罩,所有最黑暗的角落在这刻清晰可见,纤毫毕现。


在无数人贪婪震惊骇然的目光中,我身畔的封长青一字一句失声尖叫:“夜!明!珠!”


没错。


这颗大圆球,就是传说中历朝历代帝王们奉为神器的镇国之宝!


夜明珠!


全世界最大的一个!


唯一一个发橙金色的稀世绝宝!


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第五执剑人取的。


沧海月明!


夜明珠属于萤石类矿物。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都有广泛分布。神州的夜明珠产地同样遍布全国。


已知的绝大部分夜明珠都是需要借助外部光源才能发光。


自带永久性光源体的夜明珠确实存在,但都在历史记录中。


李斯给始皇帝的谏逐客书中有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