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问镜 > 第七十七章 初次登临 死星灵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28gl.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按照薛平治的说法,夏夫人怕是在三十年前,就早早布局了,如此做法,难道就是要薛平治在三十年后的碧霄清谈,给她出一把力?


不客气地讲,薛平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薛娘娘”了,基业已毁,修为受限,虽然还是第一流的炼丹宗师,对夏夫人而言,却并非是不可替代的人物。


可问题在于,提起薛平治,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罗刹鬼王。


谁都知道,薛平治与罗刹鬼王的仇怨不共戴天,如果要对付那位,薛平治就是天然的盟友,是最容易摆弄的枪头子!


不说别的,就是站在薛平治的角度,夏夫人不需要说什么,甚至不需要做什么暗示,只是长年累月的交往,都可能引导出这一结论……


仇恨的推动力和诱惑力,是很可怕的。


类似的想法,余慈没有说出来。


薛平治应该也有相应的准备,毕竟,像余慈这般,光明正大和罗刹鬼王放对的,天底下未必能找出十指{之数。


其余人等,任是哪个也难以坦然谈及复仇神主的话题;任是哪个也不会早早明确立场。


这就好比刚刚余慈回避直接表态,夏夫人仅微笑以对——都是一样的道理。


此时,骆玉娘入厅为二人续茶,见气氛微妙,罕见地在薛平治面前主动开口:


“再聊下去,天都要亮了,天君不是还要为师尊诊治吗?”


余慈自知她心意,也是一笑:“正该如此……”


“稍待!”


余慈微怔,只见薛平治长身而起:“若要诊治,此间却是不成。”


骆玉娘先一步反应过来:“是弟子想岔了,现在就去启动阵势。”


她还担心余慈不明白,进一步解释道:“师尊长年以天君所赠的‘熔炉牌’镇压七情心绪,一旦放开,总有些麻烦,事先要做些准备。”


余慈正点头的时候,薛平治却又道:“阵势也非万全……我与道友出去找个合适的地方,如何?”


显然,薛平治另有打算,余慈又怎会拒绝?


“就由元君安排吧……去哪儿?”


“刚刚夏夫人不是还请道友前往视察一番吗,我们就去那里好了。”


“呃,死星?”


余慈不明白为什么要转移到那里去,可既然已经答应,就没有反悔的道理。


薛平治也是说了便做的性子,当下便起了身,邀余慈同往,只让骆玉娘留守。


余慈苦笑,和骆玉娘交换个眼色,随薛平治离开。


二人脚程都快,不过就是一时三刻,他们已经离开“三元秘阵”覆盖的范围,也就等于离开了洗玉湖。


一出秘阵,长时间受压制的神意当即放开,如开闸泄洪似的,咆哮而出。


余慈通晓神意跳变之术,一发觉不对,本能地就是连续几个跳变,通过不同的天地法则介质,化消了冲击,神意扩展开来,便如云卷云舒,无声无息,没有丝毫烟火气。


倒是薛平治,身外呈郁郁雷音,控制力有所不及。


余慈眉头皱了皱,放在大劫法宗师这个层次,本是不应该的,


显然薛平治这些年,纵然有“熔炉心法”护身,压制“七情倒错”的问题,可根子仍没有解决,以至于影响到了神意运化,让余慈对她如今能保存有几分战力,颇是存疑,联手的期待都低落了些。


不是他市侩,而面对罗刹鬼王那样的大能,别的都可以将就,唯有在神意修为、情绪意志方面,绝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找一个瞬间就被抹杀的盟友,有意义吗?


薛平治容色平静,没有因为刚刚的缺失,以及余慈的注目而有太明显的反应,说明她是有准备的。


具体如何,还是要看诊疗的情况。


话又说回来,作为上清一脉,余慈现在也够丢人的,他竟然还没有薛平治更清楚,死星的入口在何处,只能是由薛平治领着,一路前行。


往西北方向飞遁三千余里,余慈自然发散的神意感应,终于是锁定了目标。


此时天色已经放亮,计算下来,从薛平治位于洗玉湖中段的居所,路上大约花了小半个时辰,且他们并没有刻意提速。


如果将起点设立靠近洗玉湖北岸的洪崖城,再全力赶路的话,时间还要缩短,真的是非常便利。


余慈一边感应,一边听薛平治介绍死星虚空甬道当前的情况。


甬道安置在一座陆上的废弃矿区中,较当年上清宗时,有了数百里的偏移,就是这数百里,显出真界虚空结构在天地大劫中的变化,里面的玄妙,就是余慈这样精通虚空神通的,也难准确阐释。


不能忽视的是,任何一个虚空甬道,对于真界的结构和天地法则,都会构成威胁,远的不说,北荒上空,永沦之地和真界碰撞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可都还摆在眼前呢。


在发现该条甬道的第一时间,洗玉盟便在这里也设下了禁制,并安排人看守,也是应有之义。


至于清晰可见的收取“过路费”的情况,则是另一个层面。


“人还真不少……”


余慈有些意外,耳闻是一回事儿,目见则是另一回事儿。就他所见,这一片本该是荒芜的废矿区内,竟然有超过四十名以上的步虚、长生中人,在洗玉盟守卫的指引下,依次登记并缴纳路费税金,秩序井然。


这还是他看到的,之前那些已经通过的,又有多少?


当然,看到他过来,过路费什么的,此地的护卫是绝不敢凑上来讨要的,非但不敢讨要,还要过来解释。


洗玉盟内部,信息传递最为迅速,此时此刻,一切相关的、要害的区域,其负责人手中,都有余慈的留影。


此地的负责人就在心中叫一声苦,却不得不飞上来,和余慈打招呼。


“渊虚天君在上,请受在小人一拜。”


来人倒是好大礼,若不是飞起半空,恐怕就真要跪拜下去了。


余慈扫他一眼,见此人也就是步虚境界,长脸略瘦,一脸的精明,与眼下挤出来的讨好笑容凑在一起,倒是个典型的商人模样。


对这样的家伙,谄媚也好、市侩也罢,都是最好的保护色。


一般而言,有身份的强者,都懒得与这种人计较。


“小人杨德,是盟里安排下来的临时看守,也算是提前给您老人家站一班岗……说起来,小人的姑母,当年曾在上清宗谢康令谢真人座下为婢,如今能再给您老人家效力,真是天大的机缘、天大的福份。”


这杨德倒是什么都敢说,也能套近乎。


余慈本不愿和这人多说话,但听到有这么层关系,也是一奇,点点头:“你来见过平治元君。”


杨德当即就是一惊:“唉哟,是薛娘娘……恕小人有眼无珠,娘娘近些年深居简出,丹药是越发地珍贵了,可小的也无缘得睹仙颜,万望恕罪。”


余慈确认了,此人拍马屁的功夫,着实一流。


更出乎他意料的是,素来高傲的薛平治,倒是和杨德说起了话:


“谢康令座下有‘风雨如晦’四婢,你姑母是哪个?”


杨德闻言,脸上都要发出光来:“娘娘明鉴,小人的姑母正是单名一个‘如’字。当年上清遭劫,姑母亦殒身于其间,我们程家上下,都是憾恨不已,如今再睹天君神威,小人、小人……”


余慈眼看杨德说哭便哭,当即愕然。


薛平治回眸,见余慈神情,便知他不了解其中关系,便点醒道:“谢康令天纵之资,尽得朱太乙真传,惜乎早逝;然而天君还要胜过于他。若朱太乙泉下有知,得知传人如此,必然欣慰。”


余慈这才知道,原来那谢康令,竟然是朱老先生的弟子。


这可当真不是外人了!


虽不知那位师兄是何等模样,但从当前情形也可知之一二:


背靠上清宗,能够天下知名,并不算难;可连座下的婢女,都能入得薛平治的法眼,可是当真了不起。


余慈一声长叹,窥一斑而知全豹,上清魔劫,不知毁了多少绝代英才!


此时,他再看杨德时,眼光自然不同,标准也不一样。


上上下下再打量一番,意外发现,此人虽是有些软骨头,可一身根基却也扎实稳固,且是玄门正宗路数,若没有什么特殊机缘,其谄媚的外表下,心志之坚,恐怕还要超过大多数人。


想到上清宗如今人才凋零,余慈不免起了心思:


“你如今是拜在何人门下?”


杨德这等人物,听话听音,最是机敏不过。闻得此言,身子猛地一颤,心头涌起狂喜的情绪,双膝一软,直接就跪在虚空中:


“天君明鉴,小人所在的杨家,本是独立的家族,自立家后绵延近两劫时光,一贯都将家中血脉,拜入上清、四明两宗的。”


其实这话答非所问,但大概的意思,余慈还是听明白了。


“你如今没有师门?”


杨德这下当真是涕泗横流:“小人虽是生于上清魔劫之中,然而自出生后,便做着拜入上清宗的准备,自小修炼的都是上清一脉的气法、丹诀。后来虽是屡遭变故,却也没有另拜师门,只是挂靠于三希堂,做一些小本买卖,如今薄有产业,便从主家分出来,在洗玉盟内争了个‘盛阶’的待遇……”


北地三湖区域,确实有一部分世家族裔,背靠大宗,成为附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杨德所在的家族,或许就是其中一个。只不过,能够同时和上清、四明两宗打好关系,其族内修士连三希堂都能挂上,这个家族应该也不简单。


杨德的心思,完全没有任何遮掩,而若此人所言属实,还真的有点儿培养价值。


余慈当然不会立刻表态。


如今他已经明白,洗玉盟内的种种隐性关系,是多么复杂而严密。那就像是森林中交织错杂在一起的枝叶、藤蔓和蛛网,只要往前走,伐开了一处,就有另一处在等着,有时回过头去,便发现那些混乱的枝蔓重又生长出来,遮蔽了路径。


杨德这样的小人物,竟然能够在这里负责,且正好与上清宗有关联,里面若没有个弯弯绕绕,鬼都不信。


往好处想,这是一种避嫌或示好;说明洗玉盟是用上清宗的人,管上清宗的地。


可往坏处想,这也可算是“埋钉子”,不是指杨德,此人的心绪变化瞒不过他,那就是背后的杨家了……


最终,余慈只是对杨德说一句“好好做事”,便和薛平治往虚空甬道处行去。


杨德初时有些失落,但很快又振奋起来,他飞下去,便看到手下那些骄兵悍将也好、排队登记的修士也好,看向他的目光,分明是起了变化。


他嘿嘿一笑,也不理会,抹去涕泪的痕迹,亮起嗓子,指挥手下们做事。


至于其他人怎么想、怎么做,也懒得去理会。


很快,“渊虚天君通过死星甬道进入外域”之类的消息,便像是四处乱飞的鸟儿,传遍了洗玉湖内外。


后面发生的事情,余慈和薛平治都不会在乎,余慈倒是对杨德所在的“杨家”有点儿好奇,便问起来。


薛平治还真的知道:“卢北杨氏,确实是北地知名大族。那个杨德所言均是不虚,其族中也有一位强人,当前很是有名,道友应该知道。”


“哪位?”


“四明宗当代宗主,杨朱。”


余慈果然知道,以前还照过几次面,却没有深入地打过交道。


“不过杨氏开枝散叶,嫡庶分立,据说杨朱和主家并不怎么亲近,但杨氏一门在四明宗的根基,也算是立下了,就和当年在上清宗一样。”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入了虚空甬道的入口。甬道经过一番修饰,与某个矿洞重合,两人在周围修士谨慎、敬畏、好奇的眼神下,一步迈入。


对余慈来说,似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扑上身来。


余慈曾经有过进入虚空甬道的经验,那是在东华虚空濒临破灭时,进入到黄泉夫人仿制的碧落天阙中;


他也曾有过“九天外域”的经验,那要更早,是他在剑园时,由刑天护送,一次短暂的穿行。


至于进入星轨,移宫归垣的种种体验,就算不得太真实了。


余慈也想过正式登临外域的情形——也许会和几个朋友、同道一起,穿过九天罡风、穿过碧落天域,经过漫长的旅程,在和万千域外天魔的搏杀中,进入到那片神秘而凶险的区域。


他却从没有想过,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登临,竟是在这种情况下。


虚空甬道的“长度”,要比东华虚空那次短得多,也就是眨两次眼的功夫,又或者说,常规意义上的“时间”,进入了某种特殊的状态。


余慈正体味着,便陡地踏入了一片虚无。


幽暗,却又明亮的世界,已经在他眼前铺开了。


所谓的“幽暗”,是整个世界的底色,里面满蕴着危机。


虚空神通自发运作,隔离外界恶劣的环境,自成一域。


但这番作为,没有遮蔽任何光线,使得浑茫太虚之中,亿万颗闪耀的星辰,尽都落入他的眼底。


刹那间,之前因为洗玉盟的深沉暗流,而有些发紧的心口,便被这无尽的星光撑得爆裂开来!


余慈深深吸气——其实他呼吸的,依旧是他自辟天地中的空气,但这并不妨碍他骤然舒阔的心胸,将这璀璨的光芒,尽可能地吸纳进来。


薛平治本待再往前去,看到余慈目前的状态,有点儿奇怪,但很快就醒悟:


“第一次来?”


“是啊……算是第一次。”


如今,余慈已绝不会遮掩自己的心情,他甚至张开手臂,想要对那璀璨的星光来个拥抱,但最终,还是无穷尽的星辰“拥抱”了他。


唯一可惜的是,这个“拥抱”过于冰冷和空洞,只让人感觉到极致的宏阔与缈小。


正是在这种感觉下,余慈从“初至贵地”的兴奋中拔出身来,恢复了冷静。


薛平治正对他微笑,在这里,似乎女修的性情要更放得开……


不是似乎,余慈确认,情绪的流动变化,远比在真界时来得明显。


薛平治与他视线相交,又是抿唇一笑:“虽说各个门阀大宗,都有一些人,借宗门资源,跳过到域外汲纳至粹玄真的步骤,直趋长生。但大都是些专精于炼丹、制器的人物,另外就是二世祖了。像道友这样的,可当真少见。”


“哈,也是机缘巧合……”


余慈自知,他跳过至粹玄真的阶段,到达如今的境界,实是天垣本命金符本身就有直抵长生之妙,其修行过程中,也开发出了汲纳玄真的秘术。


更重要是在东华山,多重虚空扭曲之地十余载,复杂的虚空环境里,部分也与域外相接,与那些凭借玄真凝虚丹等手段进阶、以至根基虚浮的修士,还有些不同。


两人也没有在这件事上浪费精力,余慈环目四顾,外域星空实在太过广大,视线范围内,星光错乱,竟看不清死星在何处。


若被人知道,免不了又是一番嘲笑。


薛平治没再笑他,当先引路,并予说明:“当年上清鼎盛之时,我倒也是来过几次。死星本身不发光,其主体结构材质是一种吸光的金属,故而难以目见,上清宗依托星体,做出了一个防御阵势,名曰‘轻纱灵障’,以抵御天魔及域外凶恶生灵。倒是比‘死星’本身好看多了。”


顿了顿,薛平治摇头,有些难以索解:“这些,朱太乙和后圣大人不曾对道友说起过?”


余慈打了个哈哈,看薛平治素手前引,无形波动扫过,一层半透明的薄壁便在数十里外呈现出来,但后面还是一片空无。


余慈大概看出,这应该是利用明暗对比,做出的幻阵,内里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薛平治并没有继续发力,这只算是打个招呼,让封禁内的修士知道有人来,以便做出反应。


不多时,在两人感应中,星空中便开启了一道门户,无法目见,只能以神意感应。两人一起进入,感觉像是穿过了一层水体,紧接着,眼前的色彩瞬间变得丰富起来。


这是死星?余慈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进入禁制之内,他首先看到的,不是什么死星、活星,而是一层层禁制的灵光,就像是轻纱薄幔一般,由无形的“支架”撑起,形成圆笼似的结构。


每一层“纱幔”之上,总会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挂饰”,远远看去,就像是屋檐下的燕巢,非常独特。


据薛平治讲,那是前来外域修行的修士所居,同时也是“轻纱灵障”能量的提供者。


“最外‘纱幔’的直径要超过千里,下面还有十一层,不过看样子,能撑起来的,只有两三层。比全盛期,差了不知多少。”


身在域外,人们的警惕心必然极强,见又有人来,那些已经“安居”在纱幔燕巢中的修士们,纷纷冒头。


他们之间信息传递得倒快,大概也是明白了余、薛二人的身份,知道是惹不起的大高手,有些缩回去,还有的想靠上来,套套近乎。只不过,余、薛二人身外强横的灵压,实在不是太和善的样子,一时半会儿,还没人上前。


余慈神意舒展,在灵障内外打了个转儿,发现此地大部分是步虚修士,长生真人很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投射过来的视线,都比较复杂。


薛平治在旁低声道:“死星附近,主要是步虚修士长居于此,这些人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来修行。至于长生真人,更多是要历炼和冒险,只是把这里当一个中转罢了。”


正说着,后面虚空中,已经接二连三地闪现人影,正是那些刚做完登记,缴纳了“过路费”的修士们。


看到余、薛二人的背影,他们很自觉地绕行,不过,也总有视线飘过来。


余慈能够感觉到,这些人视线中内蕴的意味儿,和已经“定居”在灵障内外的修士们,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他轻“嘿”了一声,在这域外星空中,情绪神通照样好使,他的心湖便如一面镜子,将一干人等微妙的心绪,尽都倒映其间。